登录/注册|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您好,欢迎访问翔宇粉末冶金官方网站!

翔宇粉末冶金翔宇粉末冶金

成立于2003年 粉末冶金定制厂家

0760-22632802
15016196909

粉末冶金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翔宇粉末冶金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增材制造技术和粉末冶金的现状与未来

增材制造技术和粉末冶金的现状与未来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发表时间:2020-04-17【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均属于粉末烧结技术,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增材制造)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2013年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展望2025”报告中,将增材制造技术列入决定未来经济的十二大颠覆技术之一。目前,增材制造成形材料包含了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工艺能量源包括激光、电子束、特殊波长光源、电弧以及以上能量源的组合,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m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契机。增材制造以其强大的个性化制造能力充分满足未来社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以其对设计创新的强力支撑颠覆高端装备的传统设计和制造途径,形成前所未有的全新解决方案,使大量的产品概念发生革命性变化,成为支撑我国制造业从转型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换。

   增材制造已经从开始的原型制造逐渐发展为直接制造、批量制造;从3D打印,到随时间或外场可变的4D打印;从以形状控制为主要目的的模型、模具制造,到形性兼具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部件、组件制造;从一次性成形的构件的制造,到具有生命力活体的打印;从微纳米尺度的功能元器件制造到数十米大小的民用建筑物打印,等等,增材制造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展示了重大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先进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智能制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材制造技术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国之重器”,已成为世界先进制造领域发展最快、技术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学科方向之一。发展自主创新的增材制造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创造能力在不断提升

增材制造在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已为我国航空航天、动力能源领域高端装备的飞跃发展和品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涵盖3D打印金属材料、工艺、装备技术到重大工程型号应用的全链条增材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我国采用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实现了世界上最大、投影面积达16m2的飞机钛合金整体承力框的增材制造;制造出了长达1.2m的世界最大单方向尺寸的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制件,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极端复杂结构的多结构、功能集成整体制造难题。同时,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增材制造前处理模块产业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产业,再到下游的技术服务商和客户群体,已形成小规模的产业链。

我国于2016年底建立了支撑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研发机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旨在开发创新型增材制造工艺装备,专注于服务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进增材制造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聚焦技术成熟度介于4—7级的产业化技术的孵化与开发,为我国增材制造领域提供创新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信息化、检测检验、标准研究等服务。同时一批省级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也相继成立或宣布筹建,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协同布局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的“1+N”增材制造创新体系。

1.2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逐步增长。2018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产值约为130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100亿元,同比增长30%。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对40家重点联系企业的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达40.63亿元,比2017年的32.83亿元增加7.8亿元,同比增长23.8%。2018年,中国增材制造装备保有量占全球装备保有量的10.6%,仅次于美国(美国的该参数为35.3%),位居全球第二。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其中,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良好经济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和较强的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增材制造材料制备、装备生产、软件开发、应用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完整的增材制造产业链。珠三角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增材制造产业将得到进一步集聚。中西部地区,陕西、广东、湖北、山东、湖南等省份是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园区。

1.3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已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功能型原型制作向功能部件直接制造方向发展,各领域应用持续拓展,尤其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更为深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金属增材制造产学研链条高校和企业,已初步建立了涵盖3D打印金属材料、工艺、装备技术到重大工程型号应用的全链条增材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部分领域居于国际领先水平。除此之外,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了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推动增材制造燃油喷嘴等零部件逐步走向规模化应用;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中继卫星搭载了多个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的复杂形状铝合金结构件。在医疗领域,目前已有5个3D打印医疗器械获得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尤其是2019年初,第二类医疗器械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获批上市,标志着CFDA认证的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正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在消费领域,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量产3D打印鞋的数量已超过一万双,显示了3D打印技术在制鞋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二、问题与挑战

从总体研究和产业发展来看,与大多数“一带一路”新兴国家相比,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关键工艺技术以及高端装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高端增材制造装备商业化销售市场,美国和德国还占据着绝对优势;我国高端增材制造装备的核心元器件和商用软件还依赖进口;系统级创新设计引领的规模化工业应用还主要在美欧国家。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借助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工艺和装备、产业应用等方面均处于领跑水平。我国增材制造研究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原始创新和变革性技术不足

近些年增材制造具有变革性的技术均来源于国外,一些显著影响增材制造全局的重大技术进步都来自于美欧国家,如德国的电子束高效增材制造装备、MIT和惠普的金属粉末床黏结剂喷射打印技术、空客公司的增材制造专用铝合金Scalmalloy等。国内相关技术仍然处于跟跑位置,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和引导。

2.2自主创新和标准的体系尚待完善

从技术创新层面看,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一直是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要战场。目前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的专业技术壁垒对我国企业在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领域的布局和研究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冲击。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封锁,拥有一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我国发展增材制造产业的重中之重。标准层面来看,技术标准研究往往引领产业发展,如何推行完善的行业准则,使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的产品符合商业化的应用是我国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标准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完善的专用材料、工艺和设备,以及产品的检测和评价规范与标准也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2.3增材制造形性主动控制难度大

控形与控性是增材制造工艺的两个重要考察指标。但是,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往往存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复杂的物理冶金过程,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形变过程,以上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涉及材料、结构设计、工艺过程、后处理等诸多因素,这也使得增材制造过程的材料—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形性的主动、有效调控较难实现。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形性可控的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构建完备的工艺质量体系是未来增材制造面临的挑战之一。

2.4生物增材制造器官功能化困难

生物制造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现有生物墨水体系仿生度低、可打印性差、种类少,打印工艺稳定性及效率低、与生物墨水匹配性差,打印组织结构存在营养物质输送局限,因而无法实现真正功能化。未来需要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微观仿生设计及单细胞微纳跨尺度建模与组装;多尺度、多组织的生物3D打印高效调控技术;血管自组装与网络建立;保证打印大体积组织的维持、存活的生物反应器的制造。随着生物医用材料从“非活体”修复到“活体”修复的趋势转变,生物制造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生物医用材料的活性化、功能化构建,甚至构建功能性组织器官,满足组织器官短缺、个性化新药研发等重大需求。

三、方向发展

过去五年,增材制造实现了爆发式发展,从一个个的研究点发展为一个热点的科学技术领域。目前增材制造研究覆盖了增材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控形控性原理与方法、材料设计、结构优化设计、装备质量与效能提升、质量检测与标准、复合增材制造等全系统,成为较为完整的学科方向。我国增材制造的发展要基于科学基础的研究,面向国家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领域的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而为我国2035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提供支撑。为此,要以增材制造的多学科融合为核心,通过多制造技术融合、多制造功能融合,向制造的智能化、极端化和高性能化发展,必须通过自主创新重点掌握如下制造技术与装备。

增材制造的发展将遵循“应用发展为先导,技术创新为驱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应用方面需结合增材制造工艺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创新型应用的开发、个性化定制生产等,以拓展增材制造的应用领域;利用增材制造云平台等新模式拓展增材制造的应用路径;结合增材制造设备和技术的高精高效发展特点,应提高增材制造批量化生产能力,拓展领域规模化应用;结合增材制造设备的多样化生产特点,可推广增材制造产品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同时,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力求建立健全的增材制造产业标准体系,结合云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其他基于工业4.0的智能集成系统,促进增材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全面革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尖端科技和制造企业,最终实现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生物增材制造需有效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落地,构筑总产值达千亿元的生物增材制造创新产业体系,培育生物增材制造产业国际性领军企业,带动我国再生医学、生物材料、医学工程等多个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资讯

二维码

中山市翔宇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5024517号 
服务热线:0760-22632802 邮箱:1802286990@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同安大道东28-1